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风采 / 正文
访山大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教授
作者:   时间:2016-09-05   点击数:

image001.jpg

刚从机场赶到学校,他一边调整精神,给团队成员指导实验,一边又接到周末开会的通知,手机铃声响个不停,两天后又会飞去北京,洽谈合作共建实验室事宜。一年来,张友明的工作生活基本上是紧锣密鼓的节奏。

“你是来采访的吧?坐下稍等一会,我很快就忙完手头这点事。”个子不高却精力十足、温和可亲又待人热情,这是记者见到他的第一印象。

张友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曾是德国Gene Bridges GmbH首席科技官和首创者,海德堡大学医学系分子生物学教授,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教授,在Nature等国际著名科学类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总影响因子大于410,总引用指数大于3900),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居世界领先水平。张友明于2013年3月入山东大学任现职。

千里寻“根”落脚山大

1990年,张友明公派留学到德国,在德国学习生活长达23年,于2013年回国。对于阔别23年的祖国,张友明踏上这片土地时却并不陌生。二十多年间,他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不时回国访问,积极推进德国与中国在微生物领域的交流。

“在国外的时间长了,决定回国时的确遭到了一些反对。”张友明说,“家人也有反对,我的妻子当初就不同意我回国。”2005年,张友明有意愿回国深造,但是迫于孩子年龄小,回国无人照看,所以放弃了回国机会。现在,他的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张友明感到很放心:“这也许就是中国和德国教育的差异吧,在国外长大的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都很强。”

从不支持到支持,家人的态度让张友明没有了后顾之忧。来自同事的鼓励和支持更让张友明展望起了回国后的美好发展前景。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科研资金不断提高,硬件设备也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他说:“现在,国外学者都想和中国学者交流合作,他们喜欢开放的交流环境和平台,共同完成科研项目。”

张友明说,在德国求学的前些年里不觉得孤单,但随着年龄增长,内心越发有了孤单感。作为国家培养的知识分子,张友明还是希望能为国家作点贡献。

听说张友明有回国的意向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都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加盟,给出的待遇条件也十分诱人。但是张友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山大。

对于这个选择,张友明谈到两点。他说,山大拥有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们学术研究的高平台,配备的仪器设备世界领先,并能在科研经费问题上积极筹措、优先保障。有了这些,张友明的心里算是踏实了一半。他还谈到:“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几千年孔孟文化熏陶的结果,让你有一种无形的对生养你地方的向往,对根的向往。孔子的家乡在哪?在这里。所以我真正地找到了‘根’”。

有趣的是,张友明身边的得力助手也是出自山东,虽是巧合,但是山东人踏实肯干、能吃苦的精神还是感染了张友明,让这位湖南人对山东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基于上述种种,促使张友明最终加盟山大。

团队建设是关键

来山大一年了,张友明品味着山大的悠久历史,徜徉在优雅的人文环境中,基本适应了山大的生活。但是回忆起当初刚回国时的情景,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在刚刚回国工作的时候,很多手续都需要张友明亲自办理,出差更是家常便饭,但是还是遇到了手续不全不给办理的情况。回国前,张友明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这次他真正体会到了麻烦和难处。

谈起中国与德国教育的差异,张友明说到,德国教育注重实践,学生课程内容少,老师仅提供方向性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中国在教育方面更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留给学生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少。

张友明坦言,由于中国在分子生物、微生物科研方面起步时间短,国家的资金支持投入相对较弱,使得中国在此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国家投资的增加,微生物的科研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学者的科研成果数量明显增加。

张友明特别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他认为,科研人员是决定科研水平的关键。至于选贤任能的标准,他更加注重那些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目前,张友明组建了一支大部分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年轻团队,并且,他每年都会招收博士或博士后。这些科研力量工作经验都很丰富,由他们指导学生实验,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可以大大提高。

研发新药造福百姓

张友明目前主要致力于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如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希望能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疾病患者提供一点帮助。刚到德国的几年间,张友明发奋努力,1990-1996年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及博士后期间,他首次阐述了组织因子与肿瘤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从而开辟了这个研究领域,在Nature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发表3篇JCI文章等一系列成果,获得一项国际专利。到德国的第五年,张友明获得海德堡大学最优博士奖,这是该校授予博士的最高荣誉。

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和工作期间,DNA重组技术是张友明及其团队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世界上享有盛誉。Red/ET 重组工程技术,是DNA工程技术中革命性的创新,能够完成传统DNA克隆技术不能解决的难题。他还领导开发了DNA直接克隆技术, 此项技术在微生物新药物的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并申请了国际专利。近日,张友明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刊发了最新研究成果,该项成果是山大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药物研究所及慕尼黑大学生物系等单位实质性国际合作的代表性成果,对下一步实验室研究层次的提升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一连串的成就与张友明研发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团队说,我们的研究最终是要制造出成本低廉的药物,为中国的老百姓谋福祉。“癌症每一期的治疗费用价格不菲,这对普通民众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都会放弃治疗,令我非常痛心。”张友明郑重地说到,“研发让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我们的责任艰巨而重大。”

现阶段,张友明和团队科研人员正努力研究相关药物,“即使目前癌症不能完全根治,我们的药减轻病者的痛苦或是延长他们的生命,这都是个进步。”张友明还向记者透露,有些药品下一步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他们离达成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在海外工作多年,他在山大找到文化之“根”;他在微生物技术方面科研成果显著,还非常注重建立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让他潜心研发新药的动力是对这片故土的深厚情感,更是造福百姓的目标与责任。正是这梦想与责任,支持着张友明在科研上一路前行。